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 金秋九月,又到了水稻收獲季節(jié)。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(zhèn)劉墩村,村民桑豐倉是村里較早將稻谷收回家的人。記者近日見到他時,他正用一把木锨,不停地在蛇皮袋上推拉翻揚,讓稻谷中多余的水分快速蒸發(fā)。
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(zhèn)劉墩村村民桑豐倉在晾曬新打的稻谷。新華社記者水金辰 攝
“今年水稻基本沒有蟲害,品質還不錯?!鄙XS倉說,他今年種的水稻主要用作口糧,生長期間遇到高溫,田里的蟲害降低不少。由于地處圩區(qū),取水相對便利,農技人員指導他給田里灌深水,水稻畝產900斤左右。
“這個收成來之不易?。 笨粗矍敖馉N燦的稻谷,桑豐倉感慨萬千。
放眼江淮大地,一大批種糧人通過良種良法配合,努力多打糧、種好糧。
9月22日,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漸弱,蕪湖市無為市種糧大戶洪方翠的380畝中秈稻基本完成收割。他說,收割上來的稻谷直接送往當?shù)氐久准庸せ?,烘干后就現(xiàn)場售賣。
“畝產約1200斤,與往年基本持平。這多虧了鎮(zhèn)里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。”洪方翠說,按照他們的指導,高溫天氣下,通過在農田中留深水和循環(huán)跑水的方式,確保了水稻生長少受旱,另外多次增施葉面肥,也增強了水稻抗旱耐高溫效果。
無為市農業(yè)農村局助理農藝師趙偉偉介紹,無為市約15萬畝中秈稻正在收割,65萬畝遲熟中稻和晚稻正陸續(xù)灌漿,目前長勢良好。今年,該局實行1名農技人員包保5名示范戶,通過線上、線下等方式,及時將病蟲害防治、抗旱舉措等知識傳遞給種糧大戶,確保更多農業(yè)技術能在田間得到推廣應用。
9月22日,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張志兵家庭農場機收水稻現(xiàn)場。新華社發(fā)(王支龍 攝)
在滁州市定遠縣界牌集鎮(zhèn),種植戶張曉宇手握著一張2萬多元的賬單,盤算著要為下一季農作物的播種購買農資了。這幾日,他把晾曬完的稻谷打包,除了留下部分作為口糧,剩下的2萬余斤全部賣給了糧食經紀人。
連續(xù)兩年畝產約1200斤,今年持續(xù)高溫干旱之下,產量還能穩(wěn)定,在種了10多年糧食的張曉宇看來,關鍵是品種選對了。
張曉宇選擇的是上海市農業(yè)生物基因中心科研團隊培育的節(jié)水抗旱稻品種。據承擔該品種轉化應用的安徽豐大種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汪華春介紹,節(jié)水抗旱稻擺脫了對水的過度依賴,又能保持優(yōu)質高產特性,今年已在安徽省推廣約100萬畝。
“我今年就在水稻抽穗灌漿時進行了兩次引水潤田,相較于周邊農戶省水至少40%?!睆垥杂钫f,地處江淮分水嶺,水資源本就緊張,很適合這樣的品種。
秋分時節(jié),“三秋”農忙正當時,節(jié)糧減損也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內容。記者從安徽省農業(yè)農村廳了解到,該省今年“三秋”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240萬臺套,要求各地指導農機手在作業(yè)過程中規(guī)范操作,根據自然條件和作物成熟度等情況,及時對農機具進行調整,提高機收作業(yè)質量。(記者水金辰 姜剛)
責任編輯:解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