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科普博覽 » 人文歷史
  • 中華文化 | 文不滅質(zhì),博不溺心 Graceful Wording Should Not Conceal Content, and Intricate Rhetoric Should Not Dro
    中華文化 | 文不滅質(zhì),博不溺心  Graceful Wording Should Not Conceal Content, and Intricate Rhetoric Should Not Dro
    • 文不滅質(zhì),博不溺心Graceful Wording Should Not Conceal Content, and Intricate Rhetoric Should Not Drown Out the Author's Feelings and Thoughts華美的文飾不掩蓋文章的內(nèi)容實質(zhì),繁富的辭藻不淹沒作者的思想情感。這一術(shù)語屬于創(chuàng)作論,出自南朝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。針對魏晉以來有的文人為了寫作而造作情理,不得不依靠各種文飾來掩飾內(nèi)容的空虛
    • 2023-01-18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
    中華文化 | 和而不同 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
    • 和而不同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在尊重事物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(chǔ)上實現(xiàn)整體的和諧共存?!巴迸c“和”是對待、安頓社會群體的兩種態(tài)度?!巴敝笇κ挛锊町愋缘哪?,“和”則意味著對事物差異性的保存與尊重。不同的事物彼此間相互輔助、補充,才能組成一個充滿生機、富于創(chuàng)造性的和諧整體。The term means achieving overall harmonious co-existence on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3-01-16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崇本息末 Revere the Fundamental and Dismiss the Specific
    中華文化 | 崇本息末 Revere the Fundamental and Dismiss the Specific
    • 崇本息末Revere the Fundamental and Dismiss the Specific尊崇“本”以止息“末”,是對待“本”“末”關(guān)系的一種方式。王弼在解釋老子思想時提出了“崇本息末”的思想,與“崇本舉末”相對。這里的“本”指無形、無名者,即“道”;“末”指人為造作的各種形、名。“崇本息末”即是要發(fā)揮“道”或“無”的作用以實現(xiàn)萬物的自然,同時止息對人為造作的各種形名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3-01-13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公私 Public and Private
    中華文化 | 公私 Public and Private
    • 公私Public and Private兩種相對的生活領(lǐng)域或行事原則?!肮迸c“私”大體上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含義。其一,就生活領(lǐng)域而言,“私”指個人的或個人所屬群體之內(nèi)的生活領(lǐng)域,“公”則是在“私”的界限之外的公共領(lǐng)域。不同生活領(lǐng)域之中存在著不同的秩序原則,彼此之間往往存在沖突。其二,在行事原則的意義上,“私”是以謀求個人或個人所屬群體的利益為根本目標(biāo)的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3-01-11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高古 Unadorned Antiquity
    中華文化 | 高古  Unadorned Antiquity
    • 高古Unadorned Antiquity高遠(yuǎn)古樸,高雅簡古。用于文藝批評,主要指文藝作品中所體現(xiàn)出的意蘊高遠(yuǎn)古樸、情致高雅,凝重而又深具歷史感的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?!案摺斌w現(xiàn)對空間的超越,不落于現(xiàn)實的具體事物,思想、情感和意愿超然時事和世俗之外;“古”體現(xiàn)對時間的超越,神馳于久遠(yuǎn)的歷史,有拙樸、古雅、凝重的意蘊。“高”和“古”合成一個術(shù)語,旨在淡化和超越時代的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3-01-08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山水詩 Landscape Poetry
    中華文化 | 山水詩 Landscape Poetry
    • 山水詩Landscape Poetry一種以描寫山水名勝為主要題材的詩歌流派。主要摹寫自然山川的秀美壯麗并借以抒發(fā)閑情逸致,特點是寫景狀物逼真細(xì)致,語言表達(dá)富麗清新。東晉時期,南渡的士大夫在自然山水中尋求精神撫慰和解脫,激發(fā)了山水詩創(chuàng)作的靈感。其開創(chuàng)者是晉末宋初的大詩人謝靈運,他把自然美景引入詩歌創(chuàng)作,將詩歌從枯燥乏味的玄理中解放出來,后經(jīng)謝朓(tiǎ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3-01-06
  • ?
  •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與省氣象局簽署協(xié)議 進(jìn)一步完善地災(zāi)氣象風(fēng)險預(yù)警合作機制
  • ?
  • 奉橘與送梨(王太生)
  • ?
  • 卒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(關(guān)山遠(yuǎn))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善勝者不爭 Win a War Without Fighting
    中華文化 | 善勝者不爭  Win a War Without Fighting
    • 善勝者不爭Win a War Without Fighting善于取勝的人不爭斗。猶言“不戰(zhàn)而勝”。戰(zhàn)爭的直接目的是戰(zhàn)勝敵人,但戰(zhàn)勝敵人并不以戰(zhàn)爭為最高手段,直接訴諸武力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。面對沖突和爭斗,應(yīng)該在更高層次上尋求超越武力的更好的制勝方法。努力在各方面整備自身,使自身足夠完備或強大,游刃有余,甚至沒有對手,這是根本的制勝之道。This concept means t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5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分 Fen (Natural Attribute)
    中華文化 | 分   Fen (Natural Attribute)
    • 分Fen (Natural Attribute)名分或位分。在一定的秩序之中,事物與他者相區(qū)別的屬性、狀態(tài)及其限度,被稱為“分”。“分”標(biāo)志著事物自身的特質(zhì),也決定著與他者相區(qū)分的界限,如天人之分、公私之分、死生之分等?!胺帧被蛟醋宰匀坏囊?guī)則,或取決于人為的命名與規(guī)范。就事物或人天生的本性而言,有所謂“性分”之稱。而在人倫秩序之中,特定身份所具有的職責(zé),則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4
  • ?
  • 咬文嚼字|“嘆為觀止”的誤用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濃淡 Denseness and Lightness
    中華文化 | 濃淡  Denseness and Lightness
    • 濃淡 Denseness and Lightness濃淡可用于形容顏色、氣味、滋味等的深淺、強弱程度。在文藝領(lǐng)域中,濃淡可指繪畫色彩的濃淡、文學(xué)語言的華美與簡淡、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的濃艷與清淡以及抒情方式的強烈與平淡等含義?!皾狻迸c“淡”是辯證的存在,比如,中國畫的筆墨一向有濃有淡,濃不至于濁穢,淡不至于虛緲,尤其水墨畫更注重墨色的濃淡,以表現(xiàn)陰陽、向背、虛實、疏密、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3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師出有名 Fighting a War with a Moral Justification
    中華文化 | 師出有名 Fighting a War with a Moral Justification
    • 師出有名Fighting a War with a Moral Justification興兵開戰(zhàn)要有正當(dāng)?shù)拿x或理由。泛指做事有正當(dāng)?shù)睦碛?。它包含兩層意思:其一,師直為壯,謂出兵理由正當(dāng),則士氣旺盛,戰(zhàn)斗力強,否則難以服眾;其二,無故不得興兵,防止因貪、怒而窮兵黷武。其核心在于強調(diào)戰(zhàn)爭的正義性。這是文明精神的體現(xiàn)。To wage a war, one must have a legitimate cause, just as we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2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榮辱 Honor and Disgrace
    中華文化 | 榮辱 Honor and Disgrace
    • 榮辱 Honor and Disgrace榮譽與恥辱?!皹s辱”是對個人或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(xiàn)所給予的評價與反饋?!皹s辱”的評判以社會認(rèn)可的價值標(biāo)準(zhǔn)為依據(jù)。言行符合標(biāo)準(zhǔn),會享有榮譽;違背標(biāo)準(zhǔn),則會遭受恥辱。此外,“榮辱”也指個人或群體對自身言行表現(xiàn)的道德感受,即感到光榮或恥辱。這種自我的道德感受源自對價值標(biāo)準(zhǔn)的認(rèn)同。不過,不同學(xué)派所主張的價值標(biāo)準(zhǔn)會有所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1
  • ?
  • 看開不看破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言與志反,文豈足征 Writing That Runs Counter to Its Author's Aspirations Is Worthless
    中華文化 | 言與志反,文豈足征  Writing That Runs Counter to Its Author's Aspirations Is Worthless
    • 言與志反,文豈足征Writing That Runs Counter to Its Author's Aspirations Is Worthless如果所寫文章與自己內(nèi)心的情志不一致,這樣的文章有何價值呢?“言”指言辭、文章,“志”指作者的思想情感。出自南朝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。劉勰認(rèn)為,在創(chuàng)作的時候,應(yīng)當(dāng)為情而造文、為志而發(fā)言,就像《詩經(jīng)》的創(chuàng)作者們那樣,心中有志向、有愁思、有歡欣,然后發(fā)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20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本無 Benwu (Original Non-being)
    中華文化 | 本無  Benwu (Original Non-being)
    • 本無Benwu (Original Non-being)絕對的空無。東晉時各家多用“本無”表達(dá)般若空義,指出事物根本上是不存在的。這種觀點在僧肇等人看來有將“無”坐實、落入虛無主義的危險,故僧肇著文批評,重申緣起性空的中道觀。但在后世作品中,同樣運用“本無”,有時指緣起性空義,而非絕對的虛無,需加以鑒別。Benwu, or original non-being, 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18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王道無近功 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
    中華文化 | 王道無近功 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
    • 王道無近功The Righteous Way Seeks No Immediate Gains本指以仁義治理天下,不貪圖眼前功利;后泛指遵循“正道”(正確的原則或方法),不急功近利。因為急功近利只能小成,不可能大成;而小成只能是暫時的,不可能持續(xù)長久,還可能偏離“正道”,帶來無可挽回的后果,最終導(dǎo)致一事無成。胸懷大志,謀大事者,必然從全局、根本著眼,從長遠(yuǎn)考慮問題,始終依“正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16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躬行 Practice in Person
    中華文化 | 躬行  Practice in Person
    • 躬行Practice in Person身體力行。出自《論語·述而》。“躬”意為親身、親自,“行”指個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活動。在儒家看來,要在生活實踐中成就君子人格就必須身體力行?!肮小敝f蘊含著知行合一的觀念。儒家反對人在現(xiàn)實活動中種種知行不一的行為,強調(diào)要將所認(rèn)知的道德原則充分貫徹在自身的生活行動當(dāng)中。This term first appeared inThe Analects. Gong mean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(shù)語》編委會 2022-11-15
  • ?
 «上一頁   1   2   …   8   9   10   11   12   …   18   19   下一頁»   共375條/19頁 
?
按分類瀏覽
 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