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,在中國東北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之畔,51歲的張瑞平清理完稻田里的水藻,立即回屋打開手機網購軟件刷新物流進度?!敖袢掌呦Γ掖蛩闼屠厦弦粋€兜子,寓意裝滿財富、裝滿幸福?!睆埲鹌秸f。
張瑞平和丈夫孟慶江結婚30多年。屋外的56公頃有機稻田和161公頃綠色稻田,是這對“稻田夫婦”的心頭肉。22年前,從城里下崗到農村創(chuàng)業(yè),力排眾議在鹽堿地上開拓水田,張瑞平至今都欣慰于夫妻倆當初的虎勁(東北方言“虎”,形容魯莽)和經年的執(zhí)著。
2000年之前,孟慶江夫婦一直生活在吉林省白城市。每逢七夕,兩人在改善伙食之余還互贈禮物——丈夫送妻子項鏈、妻子送丈夫腰帶……2000年,農學專業(yè)出身的孟慶江經過反復評估,決定自籌資金在白城市鎮(zhèn)賚縣一片棄耕的鹽堿地試種水稻?!澳阕叩侥模遗愕侥?。”張瑞平跟定丈夫的選擇。
鎮(zhèn)賚縣半數以上耕地為鹽堿地,其所屬的白城市正位于世界三大蘇打鹽堿地分布區(qū)之一。鹽堿地含鹽量高、通氣性差、肥力偏低,導致農作物生長困難??吹匠抢飦淼倪@對夫婦在這里種水稻,周邊村屯農民普遍不理解,甚至編出了順口溜“有仇不用報,勸你種水稻”,諷刺他們“犯虎”。
“水能洗堿、沉堿,水稻能改良土壤,這是科學,關鍵看有沒有帶頭人實踐出來?!泵蠎c江說,試種水稻那年,鎮(zhèn)賚還是國家級貧困縣,縣里種稻歷史才10余年,但“以稻治堿,以稻致富”的生態(tài)理念已形成,政策保障也在完善,他看準了潛在的機遇。積累了6年試種經驗,夫妻倆于2006年來到鎮(zhèn)賚縣莫莫格蒙古族鄉(xiāng)元寶吐村成立合作社,正式“開疆拓土”。
6平方米的簡易住房,鍋連著炕,外面下雨屋里漏……張瑞平感慨,當時別說過七夕贈禮物,自己都記不清多久沒用化妝品了。她說,能堅持下來,一方面因為她信任丈夫,一方面也擔心創(chuàng)業(yè)半途而廢回城里被人瞧不起。
憑借不斷的技術改良和經驗積累,夫妻倆咬牙堅持了5年,水稻產量從每公頃2500公斤增加到7500公斤,實現了從無到有、從有到豐的跨越。剛看到曙光,2012年9月的一場洪水又讓美夢成為泡影。望著稻田轉眼從豐收變絕收,孟慶江一言不發(fā),一晚上喝了2斤白酒。“喝完了偷偷哭,不想讓妻子看見?!泵蠎c江回憶。
兩個人互相扶持,互為鼓勵,在當地政府支持下,合作社與科研部門合作,不僅逐漸強化了應對極端天氣的防災能力,還通過走綠色有機之路提升大米品質。
創(chuàng)品牌、做加工、打市場,帶著電飯煲闖全國展會,夫妻倆把嫩江邊的米賣到了長江、珠江沿岸。如今,合作社產出的優(yōu)質米比普通米每斤多賣10到20元,稻田養(yǎng)蟹每公頃還能增加產值3000至5000元,每年可帶動40戶農民致富和130人次就業(yè)。
“稻田夫婦”創(chuàng)業(yè)路上意氣風發(fā)的這些年,鎮(zhèn)賚縣也在逐漸擦亮吉林西部大米品牌。2018年,鎮(zhèn)賚不僅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,還以145萬畝的面積、94萬噸的產量首次躍居吉林水稻第一大縣。目前,鎮(zhèn)賚水稻產量已在農業(yè)大省吉林奪得四連冠。
2020年七夕,孟慶江突然拿出一套名牌化妝品,捧著意外之喜,張瑞平涌出淚水。2021年七夕,孟慶江送張瑞平一個保溫杯,為提醒妻子在稻田里干活時能多喝水。
“每年七夕節(jié),他都會帶給我驚喜。七夕禮物記錄了我們20余載風雨相伴的種稻時光。”張瑞平的臉上洋溢著幸福。(記者王昊飛 王帆)
責任編輯:焦培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