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地質公園是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、擁有全球性地質科學意義、豐富獨特的地質遺跡和自然景觀。我國共有47處世界地質公園,數量居世界之首。讓我們走進我國世界地質公園,以幾種地貌“勾勒”地球的變遷史。
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:砂巖地貌
從地質成因看,它是以中古生代華南板塊克拉通化(大陸地殼的構造活動由強烈轉化為穩(wěn)定過程的地質作用)背景下,形成的泥盆紀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,經歷中、新生代克拉通破壞(克拉通穩(wěn)定性整體喪失的地質現象),在亞熱帶濕潤氣候中,經流水侵蝕、重力崩塌、風化作用等逐漸形成的。
石林世界地質公園:喀斯特地貌
在距今2.7億年的晚古生代濱-淺海環(huán)境中,沉積了大量石灰?guī)r。中、新生代以來的地殼運動使巖層露出海面。濕潤的氣候條件,使石灰?guī)r層受到強烈的流水溶蝕、沖刷和風化作用,造就了規(guī)模龐大的喀斯特地貌(又稱巖溶地貌)。
廬山世界地質公園:冰蝕地貌
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地區(qū)之一。公園擁有大量重要的冰川地質遺跡,包括冰川刨蝕地貌、冰川運動遺跡、冰川堆磧地貌等,記錄了冰川形成、遷移、侵蝕巖體、搬運巖石等完整過程。
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:火山地貌
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、品類最齊全、分布最集中的火山地質地貌,因此也被譽為“中國火山博物館”。5個湖泊是由火山巖漿填入遠古凹陷盆地湖——烏德林池形成的。
黃山世界地質公園:花崗巖地貌
黃山在4億年前的中古生代地處揚子海(4.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,以我國長江流域為主的華南板塊,曾是一片廣闊的海洋,被稱為揚子海),在2億年前的印支運動中隆升為陸,后來又經歷了多次造山運動,最后在第四紀冰川的“磨礪”中,形成了如今鬼斧神工的瑰奇地貌。
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:丹霞地貌
它是白堊紀-古近紀橫亙在我國西北-東南地區(qū)大型內陸盆地的一部分,四周山地隆起,盆地內則沉積了大量碎屑,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。由于后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,盆地沉積停止、被破壞,形成了斷塊山(地殼因斷塊活動隆起而成的山地)。
造化鐘神秀,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遠超我們的想象。地球“母親”借由沉積地層、巖漿巖、構造、地貌等現象,向我們訴說著她億萬年變遷的故事,正呼喚著我們去探索和發(fā)現。
作者單位: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
責任編輯:魏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