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黑龍江安達市先源鄉(xiāng)八里崗村,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(chuàng)新中心東北中心示范基地傳來好消息:耐鹽堿水稻品種“龍稻21”實測畝產508.6公斤。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早熟耐鹽堿水稻品種產量實現新突破。
實測畝產508.6公斤
測產現場,由11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,選取長勢均勻、有代表性的田塊,現場檢測了pH值后,立即開始收割。經過計算,實收田塊土壤pH值為9,實收面積2206平方米,扣除雜質和含水量后,最后畝產508.6公斤。種植戶表示,“龍稻21”不僅產量高,而且口感好。
種子是農業(yè)的“芯片”,好種才能產好糧。高產的品種為鹽堿地水稻大面積推廣示范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通過品種、技術進行改良
專家表示,鹽堿地產糧取得突破性進展,主要得益于科研人員在長期的科研和生產實踐過程中,篩選出來好的耐鹽堿水稻品種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,比如提高插秧密度,用酸性肥料做底肥。同時,種耐鹽堿水稻是一個很好的改良方法。多種幾年,鹽堿地就會變成豐產田、增收田。
責任編輯:彭祎晗 賀志強 高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