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五十年不降解,亂丟棄口罩危害到底有多大?

發(fā)布日期:2021-09-03??來源:科普中國??作者:Vivian??瀏覽次數(shù):1300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核心提示:疫情肆虐反復,戴口罩出門已經(jīng)變成了一種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活習慣,但“隱患”也隨之而來……隨意丟棄的口罩或將引發(fā)一場“環(huán)保戰(zhàn)役”!口罩可不是簡單的布,而是塑料制品醫(yī)用外科口罩罩體由內外兩層無紡布加中間一層熔噴布組成,其外層具有防飛沫作用,中間層起過濾作用,內層主要是吸收佩戴者釋放出的液體和濕氣。醫(yī)用口

疫情肆虐反復,戴口罩出門已經(jīng)變成了一種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活習慣,但“隱患”也隨之而來……隨意丟棄的口罩或將引發(fā)一場“環(huán)保戰(zhàn)役”!

口罩可不是簡單的布,而是塑料制品

醫(yī)用外科口罩罩體由內外兩層無紡布加中間一層熔噴布組成,其外層具有防飛沫作用,中間層起過濾作用,內層主要是吸收佩戴者釋放出的液體和濕氣。

醫(yī)用口罩的常用結構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1])

無紡布和熔噴布都屬于非織造布,原料是聚丙烯專用樹脂,是由處于熔融狀態(tài)下的聚合物,經(jīng)特定工藝噴絲而成纖維,而后經(jīng)熱黏合或者自身黏合加固而成。

熔噴布是口罩的“心臟”,由高熔融指數(shù)的聚丙烯制成,纖維也更細。直徑為0.1~2微米的聚丙烯纖維制成的熔噴布孔隙率高、透氣性能好、過濾阻力低。熔噴布經(jīng)過駐極處理可使纖維帶電荷,當包含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時,會被靜電吸附在表面,從而達到防護的目的。

熔噴布纖維結構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2])

口罩隨意丟棄危害大

目前,人類社會高度依賴塑料,包括聚丙烯在內的塑料制品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據(jù)報道,每年有超過八百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,陸地上可見的白色污染更是比比皆是。

在與新冠病毒抗爭期間,口罩、防護服、手套等醫(yī)療用品使用量陡增。按照每人每天使用一個口罩進行估算,全球每月將產(chǎn)生1290億個廢棄口罩。如果口罩被隨意丟棄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,可能需要幾百年才能被降解。不僅如此,它們還會對環(huán)境、動物甚至人類自身帶來長期影響。因為外形和水母相似,海洋中漂浮的口罩會被其它生物誤食。2020年9月,人們在巴西海灘上就曾發(fā)現(xiàn)一具企鵝尸體,解剖后在其胃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只口罩。

胃中有一只口罩的企鵝(圖片來源:中國國際電視臺)

塑料污染的危害遠不止這些,在光照、海浪沖擊、侵蝕、風化等外界作用下,塑料制品會被分解成細小到人眼無法分辨的微塑料,而微塑料對海洋、淡水、陸地等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。

微塑料雖小,危害卻很大

曾經(jīng)我們認為天空中沒有飄著白色塑料袋,水面上沒有隨波蕩漾的飲料瓶,是我們治理塑料污染成果的佐證。當我們對塑料污染的認識越來越深入,那些看不到危害逐漸浮現(xiàn)于眼前。

水體中的微塑料會被浮游動物等攝入,隨后跟隨食物鏈進入魚的身體中,導致它們發(fā)育遲緩,并且行為異常。而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,食用含有微塑料的動物后,會使其在人體中進一步富集。

魚吃了塑料垃圾,人吃了魚,形成生物積累(圖片來源:Theoceancleanup)

微塑料在環(huán)境中分布之廣泛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。2019年,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學者對圣巴巴拉沿岸約580米深的海底沉積物巖心進行分析,在其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大量微塑料,包括纖維、碎片、顆粒等。

海底沉積物中的塑料污染物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5])

來自加拿大海洋保育協(xié)會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北極也發(fā)現(xiàn)了聚酯類微塑料纖維,其中大量的纖維通過北大西洋進入北極。

無論是紡織、洗衣廢水直接排放出的微塑料纖維,還是隨洋流漂流的被環(huán)境分解而成的微塑料,它們對北極的侵擾已經(jīng)顯而易見。

微塑料向北冰洋富集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6])

珠峰上的微塑料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7])

微塑料“上天入地”的本領已經(jīng)令我們瞠目結舌,而最近一項關于農(nóng)作物對微塑料的吸收的研究則更讓人震驚。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作為模型作物的小麥和生菜的根、莖、葉中均都含有從廢水中吸收的微塑料成分。

植物表皮孔隙相對較大,微塑料不容易進入,但是在植物新生側根的邊緣,有一些不起眼的狹縫,是微塑料進入植物的入口。隨后在蒸騰作用的驅動下,微塑料顆粒從根被運送到芽中。

有研究表明,全球有約50%的人體內含有微塑料,呼吸、飲水、進食,都可能將微塑料攝入人體。雖然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不明確,但是微塑料的污染問題已經(jīng)迫在眉睫。

不怕不怕,辦法總比困難多

只要有困難,就會有解決方法。人們曾找到用塑料代替象牙的方法,以保護大象免于被捕殺。如今,當塑料污染日漸危急時,我們也在不斷尋找解決的辦法。

面對日漸危急的塑料污染,科技為環(huán)境的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能。針對口罩熔噴布的問題,研究人員設計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改性聚己二酸/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熔噴料,新材料在保證過濾效果的同時,還能減少廢棄口罩對環(huán)境的污染。

除此之外,研究學者還在自然界中尋找到了塑料的天敵。例如,可以消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的細菌(Ideonella sakaiensis),有助于降解聚氨酯(PU)的塔賓曲霉菌(Aspergillus tubingensis),咀嚼和進食聚乙烯(PE)薄膜的蠟蟲(印度谷螟幼蟲)等。

可以吞食聚乙烯薄膜的蠟蟲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9])

最近,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《科學報告》上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提出,可以利用海草場清除海洋中的塑料垃圾。作為溫帶物種,海草(P. oceanica)在秋天落葉,其葉鞘等殘骸堆積在附近的海灘上。葉鞘中包含的木質纖維纏繞成球,被稱為海草纖維球,它們能捕獲塑料污染物,并將其帶到岸邊。每公斤海草纖維球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塑料制品多達1470個,據(jù)此估計,地中海海草場的纖維球每年能捕獲8.67億個塑料污染物。

雖然被海草球帶到岸邊的塑料污染物后續(xù)還需要大量處理投入,但它們已經(jīng)幫忙解決了很多問題。

海草球收集的塑料纖維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[10])

微塑料污染現(xiàn)狀雖然嚴峻,但是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,都在用積極的態(tài)度進行抗爭。我們能做到的微小改變也有很多,從少用一個塑料袋到正確丟棄口罩,從正確認識微塑料到積極不恐慌的心態(tài)。

雖然我們很難做到完全不用塑料制品,但我們可以更環(huán)保地處理它們。

作者單位:北京航空航天大學

參考文獻:

[1]醫(yī)用口罩過濾材料的研究進展。

[2]聚丙烯材料在醫(yī)用口罩中的應用。

[3]Lost at Sea: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? https://science.sciencemag.org/content/304/5672/838 4. https://theoceancleanup.com/great-pacific-garbage-patch/ 5. Multidecadal increase in plastic particles in coastal ocean sediments. https://advances.sciencemag.org/content/5/9/eaax0587. 6. Pervasive distribution of polyester fibres in the Arctic Ocean is driven by Atlantic inputs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0-20347-1. 7. Reaching New Heights in Plastic Pollution—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icroplastics on Mount Everest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oneear.2020.10.020 8. 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-entry mode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893-020-0567-9. 9. Evidence of polyethylene biodegradation by bacterial strains from the guts of plastic-eating waxworms. 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abs/10.1021/es504038a 10. Seagrasses provide a novel ecosystem service by trapping marine plastics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8-020-79370-3.

[4]https://theoceancleanup.com/great-pacific-garbage-patch/

[5]Multidecadal increase in plastic particles in coastal ocean sediments. https://advances.sciencemag.org/content/5/9/eaax0587.

[6]Pervasive distribution of polyester fibres in the Arctic Ocean is driven by Atlantic inputs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0-20347-1.

[7]Reaching New Heights in Plastic Pollution—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icroplastics on Mount Everest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oneear.2020.10.020

[8]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-entry mode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893-020-0567-9.

[9]Evidence of polyethylene biodegradation by bacterial strains from the guts of plastic-eating waxworms. 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abs/10.1021/es504038a

[10]Seagrasses provide a novel ecosystem service by trapping marine plastics.

學習強國平臺
責任編輯:賀治瑞

?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免責聲明:
本網(wǎng)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(yè)機構、網(wǎng)友提供和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(wǎng)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

?
?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