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收時節(jié),農業(yè)生產正是繁忙。6月7日,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北皋鎮(zhèn)東張崗村的麥田里,伴隨著農機轟鳴的聲音,20余臺大型小麥收割機馬力全開,切割、剝殼、脫粒,小麥秸稈就地粉碎還田,留下一排排整齊的麥茬。
“我們測試發(fā)現,縱軸流小麥收割機損失率總體小于橫軸流小麥收割機,損失率在0.5%左右,僅是橫軸流小麥收割機損失率的一半左右?!蔽嚎h農業(yè)農村局農機推廣站站長韓建民說。
“今年我買了縱軸流小麥收割機,小麥破損率低,收割速度還快?!鞭r機手申現鋒說。
申現鋒是魏縣本地人,從事小麥收割已經20多年了,他也見證了聯合收割機的進步與變化。“現在使用縱軸流小麥收割機,一天能收割一百五六十畝小麥,比橫軸流小麥收割機能多收四五十畝。”申現鋒說。
在小麥收割現場,智慧農機大放異彩。無人駕駛收割機、無人駕駛拖拉機、無人駕駛施肥播種機等輪番上場,確保顆粒歸倉。在北斗導航系統(tǒng)的加持下,農機操作員通過手機就能完成小麥的收割、脫粒、卸糧以及玉米的播種等工作。
韓建民介紹,魏縣糧食減損工作從3個環(huán)節(jié)做好“加減法”:播種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推廣高性能精準播種機,讓農民節(jié)省種子。收獲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推廣新型的縱軸流小麥收割機,盡量減少小麥的破損率。收儲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也做了大量工作,目前全縣共有26臺烘干設備,每天能烘干1萬余噸小麥,努力做到顆粒歸倉,減少損失。
在魏縣德政鎮(zhèn)德三村常青種業(yè)公司,廠區(qū)內小麥堆積成了座座小山,烘干機嗡嗡作響,不斷有農戶把自家的小麥拉來烘干、售賣或儲藏。
“現在小麥烘干一天能達到500噸,相當于1000畝左右的小麥。”魏縣常青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顧問李長青說,“農民可以將小麥賣到這里,按照水分大小來確定收購價格。比方說今天收購價是1.25元一斤,每斤的烘干費用大概是0.045元。”
李長青介紹,合作社還提供代加工代儲藏服務,在3個月以內,儲藏費是每噸250元,隨賣隨結算,按當時的價格進行結算,超過3個月后費用另計。
在魏縣仕望集鎮(zhèn)南仕望村,收獲之后,已經有不少農戶駕駛不同種類的播種機開始翻整土地,播種玉米、大豆等作物。“中午剛剛收完小麥,現在已經有農民在地里播種了。一種是勺式播種機,另一種是指夾式播種機。指夾式播種機優(yōu)點是一次一粒,不會出現雙粒,還帶有旋耕功能,讓種子下播深度更加均勻,出苗率更高,能讓農民節(jié)省種子,節(jié)省成本?!表n建民告訴記者。
距離南仕望村約7公里之外,在前大磨鄉(xiāng)公議會村愛耕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的麥地里,一款新購入的氣吸精量播種機已經派上用場,正在前進作業(yè)。
據魏縣農業(yè)農村局統(tǒng)計,全縣小麥面積共約60萬畝,預測平均畝產513公斤,比去年每畝增加3公斤。今年,魏縣預計引進小麥聯合收割機300余臺,共計210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投入機收“大會戰(zhàn)”,有拖拉機、施肥機、播種機及配套機具等6500余臺(套)機具投入“三夏”生產。(記者孫眉 李杰 見習記者趙博文)
責任編輯:左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