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質地
Soil texture
定義:按土壤中不同粒徑顆粒相對含量的組成而區(qū)分的粗細度。
學科:土壤學_土壤物理
相關名詞:土壤肥力 土壤有機質 陽離子交換量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【延伸閱讀】
土壤質地是驅動作物生產和田間管理的重要土壤特性,是一個重要的土地環(huán)境變量,在土壤退化和水分運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,控制著土壤質量與生產力,是評價土壤肥力和作物適宜性的重要依據。不同的土壤質地往往具有明顯不同的農業(yè)生產性狀,了解土壤的質地類型,對農業(yè)生產具有指導價值。
土壤質地分類是根據土壤顆粒組成的相似與否,將土壤劃分為若干個類別。由于土壤顆粒分級標準不同,其對應的土壤質地分類有所不同。常見的土壤質地分類標準有:國際土壤質地分類制、美國土壤質地分類制、卡慶斯基土壤質地分類制及中國土壤質地分類制。這些分類制基本上都將土壤劃分為砂質土、壤質土和黏質土三類,它們的基本性質不同,因而在農田種植、管理或工程施工上有很大差異。
許多土壤性質受土壤質地的影響,包括排水速度、持水能力、通氣性、土壤有機質含量、陽離子交換量、pH值緩沖能力、土壤耕性。土壤質地決定了水分從飽和土壤中流失的速度,水在砂質土壤中比在黏性土壤中流動更自由。一旦達到了田間持水量,土壤質地也會影響植物能夠獲得水分的數量,黏土比砂土具有更強的持水能力。此外,排水良好的土壤通常具有良好的土壤通氣性,有益于根的健康生長,從而有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長。土壤質地的差異也會影響有機質水平,在相似的環(huán)境條件、耕作和肥力管理條件下,由于輕質砂質土壤中可用于分解的氧氣量更高,因此在砂質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速度要快于質地較細的土壤。土壤的陽離子交換能力隨著黏粒和有機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土壤的pH緩沖能力(其抵抗添加石灰后pH值變化的能力)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黏粒和有機質含量。土壤耕性(耕地的難易程度)也受質地、土壤水分、通氣和有機質的影響。
土壤質地的室內測定一般采用“比重計法”和“吸管法”,野外則采用“干試法”和“濕試法”進行簡易速測。其中,吸管法操作較為繁瑣,但測定結果較為精確,而比重計法操作較為簡單,但精度較差,計算也較為煩瑣,一般多用于大批量樣品分析。
(延伸閱讀作者:吉林省農業(yè)科學院農業(yè)資源與環(huán)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秀芝)
責任編輯:張鵬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