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 書法《寒食帖》 34.5厘米×199.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釋文:
自我來黃州,已過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兩月秋蕭瑟。臥聞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負去,夜半真有力,何殊病少年,病起頭已白。
春江欲入戶,雨勢來不已。小屋如漁舟,蒙蒙水云里??这抑蠛?,破灶燒濕葦。那知是寒食,但見烏銜紙。君門深九重,墳墓在萬里。也擬哭涂窮,死灰吹不起。
蘇軾(1037年—1101年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號鐵冠道人、東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北宋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美食家、畫家。
《寒食帖》又名《黃州寒食詩帖》或《黃州寒食帖》,是蘇軾行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。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,是蘇軾被貶黃州(今湖北黃岡)第三年的寒食節(jié)所發(fā)的人生之嘆,充分體現了其心境、性情與書法的結合。詩寫得蒼涼多情,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。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,有感而出的。
開篇起筆字跡較小,沉穩(wěn)勁秀,寫到后篇,隨著作者情緒的變化,字行跌宕起伏,氣勢開張,大小錯落,洋洋灑灑。通篇書法起伏跌宕,氣勢奔放,而無荒率之筆。整幅作品似乎完全被作者的情緒所控制,突破了日常書寫的許多習慣,形式之間的對比強度大大超越日常規(guī)范,是蘇軾書法中最為精彩、最為杰出的作品。
責任編輯:齊貴民